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参政议政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政府提案主题 >> 正文

山西省经济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9日 20:47    作者:    点击:[]

报告撰写人:民进山西财经大学支部 梅莉

调研时间 2015.6-2017.6

调研地点:山西省

1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特殊群体,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中具有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如今,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却正在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形势。

从宏观角度上讲,我们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解释这个现象。首先,与我国已经进入大众阶段的高等教育有关。最为直观的体现就在于大学生的招生数量与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上。从1999年推行扩招后的第一年起,我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从200多万人逐渐增长到了2014年的700多万人。与此同时,相应的毕业生数量随着招生数量的增加也呈现增加的态势,2014年也已经增加到了600多万人。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高达727万,已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然而2015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大学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预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随着招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的上涨,本科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因此可想而知。(如图1-1所示)图1

1-1本科高校招生与毕业生人数一览表

其次,在我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新常态”之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主要特征之一,市场对劳动的需求相对减小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就业压力。山西省作为标志性的能源大省,经济发展相对滞缓,客观上又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山西省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正处于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山西省经济的竞争力提升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劳动力素质提升入手,必然会对大学生这一高端人力资源的素质与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调研目的

虽然我国政府颁布了很多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

本次调研将通过对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全面、系统、深入的对比分析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在所应具备就业能力方面的认知差异,从而说明在这种新背景下,大学生除了应该具备的基本就业能力之外,仍然欠缺哪些就业能力,并说明哪些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提出一些提升相应就业能力的对策及建议,最终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更高效的就业。

3问卷设计及调研结果

3.1问卷题项设计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测量采用的是李克特(Likert ) 5级量表,其中“1”非常同意,“2”,表示比较同意,“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不同意,“5”表示非常不同意,在依照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各个初始题项的基础上,量表的设计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个人信息,第二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能力的认可度,第三部分是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情况调查

(1)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问卷调查的第一部分主要作用是收集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例如性别、年龄、学历与沟通能力部分等。这一部分见表格。

3-1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调查

您的性别

AB

您的专业

A.理工;B.文史;C.医学;D.艺术

专业知识

A.优秀;B.良好;C.一般;D.合格;E.不合格

专业技能

A.优秀;B.良好;C.一般;D.合格;E.不合格

沟通能力

A.优秀;B.良好;C.一般;D.合格;E.不合格

管理能力

A.优秀;B.良好;C.一般;D.合格;E.不合格

学习能力

A.优秀;B.良好;C.一般;D.合格;E.不合格

创新能力

A.优秀;B.良好;C.一般;D.合格;E.不合格

职业发展规划

A.优秀;B.良好;C.一般;D.合格;E.不合格

职业选择规划

A.优秀;B.良好;C.一般;D.合格;E.不合格

求职的知识与技能

A.优秀;B.良好;C.一般;D.合格;E.不合格

求职的态度

A.优秀;B.良好;C.一般;D.合格;E.不合格

2大学生对于就业能力认可度

问卷调查的第二部分主要作用是收集大学生对于就业能力的认知,这一部分见表格3-2

3-2大学生对于就业能力认可度的调查

您是否了解就业能力

AB

您接触过就业能力调查

A非常多;B.较多;C.一般;D.较少;E.非常少

您是否愿意接收就业能力调查

A.B.

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

A非常;B.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E.可忽略

专业技能的重要程度

A非常;B.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E.可忽略

沟通能力的重要程度

A非常;B.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E.可忽略

管理能力的重要程度

A非常;B.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E.可忽略

学习能力的重要程度

A非常;B.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E.可忽略

创新能力的重要程度

A非常;B.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E.可忽略

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程度

A非常;B.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E.可忽略

职业选择规划的重要程度

A非常;B.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E.可忽略

求职的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程度

A非常;B.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E.可忽略

求职的态度的重要程度

A非常;B.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E.可忽略

第三部分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情况调查是问卷的主体部分

3-3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调查

用人单位是否了解就业能力

AB

用人单位是否招聘应届毕业生

A非常多;B.较多;C.一般;D.较少;E.非常少

大学生专业知识的需求程度

A非常需要;B.较需要;C.一般需要;D.不需要;E.可忽略

大学生专业能力的需求程度

A非常需要;B.较需要;C.一般需要;D.不需要;E.可忽略

大学生沟通能力的需求程度

A非常需要;B.较需要;C.一般需要;D.不需要;E.可忽略

大学生管理能力的需求程度

A非常需要;B.较需要;C.一般需要;D.不需要;E.可忽略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需求程度

A非常需要;B.较需要;C.一般需要;D.不需要;E.可忽略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程度

A非常需要;B.较需要;C.一般需要;D.不需要;E.可忽略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需求程度

A非常需要;B.较需要;C.一般需要;D.不需要;E.可忽略

大学生职业选择规划的需求程度

A非常需要;B.较需要;C.一般需要;D.不需要;E.可忽略

大学生求职的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程度

A非常需要;B.较需要;C.一般需要;D.不需要;E.可忽略

大学生求职的态度的需求程度

A非常需要;B.较需要;C.一般需要;D.不需要;E.可忽略

4)满意度量表设计

这一部分主要是调查用人单位在聘用大学生后对于大学生的综合表现的满意程度,包括5个题项。数据表明,满意度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具体题项见下表。

3-4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满意度调查

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满意度

A非常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

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满意度

A非常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

对大学生管理能力的满意度

A非常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

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满意度

A非常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

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满意度

A非常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

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满意度

A非常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

对大学生职业选择规划的满意度

A非常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

对大学生求职知识的满意度

A非常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

对大学生求职态度的满意度

A非常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

3.2问卷的发放

3.2.1问卷预发放

为了保证本研究获取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需要先进行小范围的问卷预发放,对己成型的问卷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和改正,以确定最终问卷中量表的有效性和数据的科学性。问卷预发放选取了本市部分单位进行随机发放和调查,共发放问卷数量100份,回收问卷94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91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91%满足标准问卷回收有效率的要求。在对问卷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之后,对本次预发放的问卷进行简单的样本特征分析、各指标的信度分析等相关性分析,数据显示,各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5,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可行。预调查的样本信息如表4-5所示。

3-5 初测样本结构

样本特征

分类

频数

百分比(%

性别

43

47.3%

48

52.7%

年龄

16-20

43

47.3%

21-25

48

52.7%

3.2.2问卷大规模正式发放

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采用适合大样本统计分析的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法,运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模型进行修正和检验。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如果样本数量过低,会导致最终获得的数据不可靠性增加,标准的样本大小应该是变量数的五倍到十倍。为了使调查获得的数据更加可靠,在对初始问卷进行适当的增加和删减之后,进行问卷的大规模发放,预计发放数量为400份。本研究主要利用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并且在发放对象上以在校大学生、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为主要调查对象。其中大学生200份,刚参加工作的毕业大学生200份。其次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上以用人单位的人资管理部门人员作为发放对象,并且覆盖不同行业,包括能源用人单位、旅游用人单位、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四种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

3.3数据分析工具与方法

3.3.1数据分析工具

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它是进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首选统计软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也是现今最流行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的功能特点是数据录入输入、资料整理编辑、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多报表制作、多图形绘制,其中人性化的操作界面使得SPSS更乐于被大众接受和使用,美观的结果输出图和无需转换便可以直接读取office等数据文件的功能使SPSS被应用于各个行业以及各个研究领域。

3.3.2数据分析方法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论文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描述,采用极大值、极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四个统计量对样本概况进行初步了解。

2.效度、信度分析

采用Cronbach's a(内部一致性)系数及因子分析法检验信度及效度,检查问卷结构稳定性。

3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是依据研究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的相关性把变量分组,以达到同组变量之间相关性高,而不同组变量相关性低的目的。因子分析就是用几个不相关的因子描述一些错综复杂的信息重叠关系,这样就可以在尽量不造成信息丢失的前提下,在众多指标中以较少的因子反映数据的大部分信息。这样,每一组变量就代表一个公共因子,然后再依据方差贡献率来计算权重和综合得分。

4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检验这篇文章的时候,注重问卷的可信度以及时效性,所用到的皮尔逊积矩相关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析相互相关的程序,并且以变量作为举例的依据,通过变量,来讨论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真的相关。要想得出一个基础的结论,需要将因子结构剖析开,对里面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最后通过SPSS 21.0可以算出一个系数,来阐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4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总数300份,其中在校大学生100份,参加工作大学生100份,用人单位100份。回收问卷总数为283份,问卷回收率为94.3%其中有14份无效问卷,删除后共得到269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9.6%。其中大学生和刚毕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样本构成比例如下表5-6所示:

3-6 学生调查部分样本结构


分类

样本数

百分比(%

性别

83

46.1%

97

53.9%

年龄

17-22

88

48.9%

23-28

92

51.1%

大一

18

10.0%

大二

19

10.6%

大三

24

13.3%

大四

31

17.2%

已毕业

88

48.9%

在对于用人单位的调查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并且覆盖不同行业,包括能源用人单位、旅游用人单位、服务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五种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其样本结构如下表在对于用人单位的调查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一共89份,覆盖不同行业,包括能源用人单位、旅游用人单位、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四种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其样本结构如下表3-7、图3-1 3-2 3-3所示:

3-7用人单位样本结构


分类

样本数

百分比(%

职位

部门主管

13

14.3%

普通员工

76

85.7%

年龄

26岁以下

27

29.7%

27-40

41

44.8%

40岁以上

21

25.5%

本科

44

56.2%

研究生

19

21.3%

高中及以下

23

25.8%

博士及以上

3

3.4%

能源业

35

39.3%

旅游业

31

34.8%

事业单位

11

12.4%

政府机构

12

13.5%

3-1 调查对象职务分布

被调查的有效对象总共89人,其中普通员工76人、部门主管13人共计所占比例分别为普通员工86.2%、部门主管13.8%

3-2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从年龄分布来看,27岁至40岁之间的被调查对象居多,占到所有被调查者的40%以上,总计人数41人;其次是26岁及以下的人,共计27人占所有人数的比率为30%;人数最少的为41岁及以上的人,总计21人所占比例为25.5%

3-3 调查对象学历分布

从学历的分布来看,本科及以上的被调查者站所有人的比率超过50%,其中本科学历人数为40人所占比例为45%、研究生及以上人数为9人所占比例为11%。所占比率最小的为高中以下人数以及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数,分别为10人和12人分别占比为11.6%12.3%

3.5信度和效度分析

目前对于调查问卷的研究中,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对标的目标问题进行说明。在对调查问卷的评价上则存在信度和效度的验证,其中信度表示了该调查问卷的可靠性,而效度则表示了调查问卷对实际问题的解释程度。其分别的作用如下所述:

1)信度分析:表示了调查问卷的稳定性,本文采用Cronbach系数来评价调查问卷的信度。其主要目的在用于度量调查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由于调查问卷所调查的目的是对于用人单位监管的分析,因此在调查的内容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Cronbach系数则表示内在的一致性越好。表格越能够对商事主体的监管问题进行说明。

2)效度分析:所谓效度分析是指对于调查问卷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效度分析可以对三种内容进行检验,第一是关于内容的效度,第二是关于结构效度。目前对于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上主要采用结构效度的分析方法,即从调查问卷中提取公因子,而后通过公因子的贡献度反映公因子对于表格的解释程度。对变量进行分组的前提是度量或者是计算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如果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则可以采用因子提取的方法来进行分,目前较为常见的度量方法是KMO算法。KMO值越大则表示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适合采用因子提取的方式进行研究,其对应的效度也越高。

分别采用Cronbach系数以及KMO值来校验调查结果的信度与效度,其结果如下表3-8所示:

3-8相关变量的信度及相关关系。

变量

信度系数

KMO

1. 就业能力现状自评

0.863

0.784

2. 学生对就业能力认可度

0.821

0.811

3.用人单位对能力的需求

0.786

0.797

4.用人单位对能力的满意度

0.961

0.833

从计算结果可知,Cronbach系数超过了0.7表示调查结果的信度较好,KMO值超过了0.75具有的效度也较好,调查结果可以较为真实的反应被调查者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真实想法。

4大学生就业能力认可度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比及原因分析

以上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学生的认可程度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满意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别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验证。而本节与下一节则分别从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两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和分析,首先从实际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认可程度以及实际需求进行对比,研究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其次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对于调查所得结果进行了统计,并将结果输入SPSS软件进行了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大学生对于就业能力认可程度的调查以及市场实际需求的调查的分析结果如下表4-1所示。通过该表格中均值和标准差的对比则可以了解大学生的理解以及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存在的主要差异。

4-1大学生认可程度与市场实际需求对比

题项

学生认可度

实际需求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专业知识

1.58

0.421

1.47

0.366

专业技能

1.33

0.284

1.22

0.357

沟通能力

1.89

0.76

1.63

0.661

管理能力

1.65

0.366

1.72

0.409

学习能力

2.03

0.461

2.41

0.264

创新能力

2.53

0.362

2.44

0.416

职业发展规划

3.33

0.584

3.67

0.471

职业选择规划

2.44

0.471

4.04

0.571

求职知识与技能

1.53

0.421

3.37

0.472

求职的态度

1.88

0.363

2.12

0.363

本文所界定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专业能力作为大学生进入职场的基本能力,被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视作非常重要的就业能力。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主管招聘的主管均把专业能力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构成要素,得分分别为1.58分和1.47分。这说明专业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并且在专业能力方面,大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对于专业能力的重要性的认同程度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一致性。说明专业能力是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获取并在职场获得发展成功的一项必要技能。

在通用技能的调查中显示,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获得大学生认可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认可,得分较高,分别达到1.891.631.651.722.032.41

其中在学习能力方面,大学生的认知程度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程度存在差异。与传统的学习能力不同,山西省目前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升级与调整这一客观事实会衍生出相当多的新型产业和新鲜事物,正如用人单位所提及的,大学生面对新事物时的持续学习能力不足,对于新内容往往还采用传统的学习模式和方法,这就是大学生对于学习能力的认知程度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的原因。

除此之外,在关于创新能力方面,学生对于创新能力的认可程度得分为2.53,但是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创新能力需求则高达3.44。顾名思义,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产业结构始终处于调整和优化的进程中,这个动态的过程要求创新能力不仅仅只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之所以大学生对于创新的认可度达不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因为大学生对于创新这个概念理解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这项能力的深度上存在认知上的差异。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创新能力更倾向于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对或者面临新形势或者新鲜事物的能力,在用人单位面临转型或者是适应性调整和优化的时候,大学生能够主动的提出更加科学的且更为多样化的解决对策及方案。

职业规划能力是大学生获得成功的一项发展型能力,对大学生收获职业认可有推动作用。本文职业规划能力包括:职业选择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能力。其中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在职业发展规划能力的差异相对较小,这说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认为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提前制定计划、谋求优化发展是应对经济转型的有效措施。然而反观职业选择规划这项能力,在学生认可度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学生对于职业选择规划能力的认可度达到2.44,而用人单位对于该项能力的需求为4.04,这种差异表明大学生对于职业选择和规划的能力不够重视。正如访谈中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在规划能力上的评价,有些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规划上过于自我,之凭借自身的喜好就随意选择,在入职之后才发现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与其主观臆想的差异很大,这就表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规划这项能力上有所欠缺。的确,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之下,大学生职业选择规划能力已经不能只凭借自身特长和优势进行选择了,更多的要在自我认知的前提情况下结合外部的市场因素和宏观形势综合考虑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山西传统的产业都在谋求对策及发展,没有哪个产业和用人单位能够一成不变,大学生结合对于外部环境的正确认识,不仅能够获得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中站稳脚跟,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最后在求职能力方面,无论是在求职知识与技能方面还是在求职的态度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在求职知识与技能方面,大学生的认可程度与企业的需求程度尚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生大多数的在校学习更注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求职知识和技能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将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更多阻碍。就求职态度而言,用人单位显然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求职态度,这是由于学生的求职态度表示了学生对于工作的渴求程度,也表明了员工在进入用人单位后的工作态度。大学生所认为的求职态度大多只停留在面试时给面试官留下的印象,忽视了经济转型给用人单位带来的挑战。用人单位面临转型期的诸多挑战,势必要求大学生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承担更多任务,解决更多难题。然而大学生在遇到难题和阻碍时往往难以坚持乐观和上进的态度,会因为对于工作的不满而选择放弃工作或者消极对待,甚至在求职过程中出现重视地位、名利,重视个人的享受,希望工作尽可能的轻松的想法。相反,用人单位需要和看重的求职态度则是积极进取的,能够避免对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变化持有消极态度,要求大学生能够不断的对新形势下的变化积极适应,努力调整自我,并适时的从个人的角度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个人的推动力。

5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与用人单位满意度对比及原因分析

本文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以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也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如下表5-1所示:

5-1企业满意度与大学生就能现状对比

题项

就业能力现状自评

企业满意度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专业知识

1.42

0.393

2.45

0.455

专业技能

2.33

0.454

2.98

0.277

沟通能力

2.29

0.510

2.63

0.821

管理能力

1.65

0.385

2.32

0.508

学习能力

1.73

0.362

2.21

0.824

创新能力

1.43

0.389

2.94

0.449

职业发展规划

1.83

0.527

2.37

0.726

职业选择规划

2.44

0.521

1.74

0.833

求职知识与技能

2.23

0.445

2.57

0.455

求职的态度

1.38

0.363

1.82

0.821

从上表5-1可以发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自身是否具备该项能力的评判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不能匹配。大学生专业能力自评的平均成绩为1.42,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这也能力的评价却达到2.45,这说明大学生认为自身的专业能力并未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然而企业的满意度确达到2.45,这说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已经相当满意了。从一定层面上来看,大学生在校期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上,只是一味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而并未意识到自身其他的的就业能力也需要的到发展和强化。

其次,大学生关于自身通用能力的评价整体上较为准确,其中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一致性较好,证明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都能够准确的评价自身,但是在关于创新方面的自评结果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其得分分别为1.432.94。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足,然而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相对满意。这说明大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是令用人单位满意的,但是对这项能力的认知和用人单位存在偏差。与创新能力相比,用人单位更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山西省经济转型背景下,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创新能力是主动的,要求大学生在应对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的新形势下,要积极求变主动创新,为用人单位应对新形势提出更多样化的对策和建议。而不是一味的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被动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去解决问题。

最后,在职业选择规划能力方面,大学生自认为自身的能力已经可以令用人单位满意,然而事实却相反,用人单位恰恰对这项能力的满意度较低。正如访谈时部分用人单位所提及的一样,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规划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他们单一地依照自己个人的喜好以及对于所求职业的片面认识盲目选择,较少的结合市场和经济等外部环境,入职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项工作,不仅使得自己劳动的积极性不足,更甚者则处于不断失业与就业的变动之中。

在求职知识与技能和求职态度方面,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评价与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保持着相对较好的一致情况。

通过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和自评结果与对用人单位需求和满意度的比对分析得出,专业能力作为大学生进入职场的基本能力,被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视作非常重要的就业能力,在这方面大学生在就业能力认知上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程度都较高,有较高的一致性。职业规划能力在学生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认可度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在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与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结果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匹配程度不佳。

5经济转型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5.1政府提升路径

大学生就业难是棘手的社会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尤其是对于山西政府来讲,高质量地推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科学就业、并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是至关重要的,山西省以人为本的经济转型发展路线要求政府必须切实解决关系到人民根本利益的就业问题,同时通过解决就也问题来维持地方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争取早日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与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这三个就业主体相比而言,山西政府在促进就业以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更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解决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最有效也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和产业结构调整。因为经济结构会对就业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政府坚决执行这一要策。本文重点阐述以下两种对策。

5.1.1 完善就业政策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山西省相继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扩大政策实施对象的范围,提高就业资金补贴的标准。山西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就业服务,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吸纳、支持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实施 “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 “三支一扶”计划、鼓励科研项目吸纳、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安置、招录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业见习、应征入伍等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然而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缺乏系统性和科学评价等诸多问题。因此,山西省在今后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时,应更加灵活结合经济转型和发展的相关计划,放眼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长远规划,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科学合理的调整政策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除此之外,要对;来自于各部门的就业政策进行合理归纳和整合,避免政出多门的各种就业政策同时作用,以防削减了其效力。与此同时,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应更微观,有利于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自身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来引导三方在就业能力培养和提升层面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和科学的就业能力结构指明方向。

5.1.2合理干预高校

高校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基地,政府相关的教育部门应对山西高校进行科学的、适度的干预,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宏观控制高校规模以及数量,特别是招生数量,有利于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所衍生的招生过剩,有利于从大学生总量上入手减缓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相关教育部门需要有效干预高校根据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变化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使高校所设置的专业结构与山西本地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相适应。

5.1 2016年山西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对比图

QQ图片20170223181831

数据来源:山西就业网http://www.sxlm.gov.cn/in_detail.aspx?news_id=2114

从表5.1中不难看出山西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总量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2016年整年,山西省人力资源市场岗位总需求882803个,求职1095075人次,求人倍率0.82,该数据说明当前没有足够的岗位数量满足求职者需要,总量性矛盾突出。再从行业职业供求情况看,目前各行业普遍呈现人力资源供过于求,人力资源供给严重过剩,但各行业供求状况不一。其中,采掘业、电力、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等,求人倍率低于0.75,说明这些行业中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状况较为突出。人力资源市场上提供招聘岗位以二、三产业为主,其中第三产业提供岗位信息681857个,占岗位总量的71.5%,因此,从产业划分来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居于主体地位。针对近期的供求分析情况不难发现,在总量性矛盾的前提下,结构性矛盾还将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进度、增加就业难度。就目前的就业供需情况来看,山西第二产业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状况更为明显,因此政府主要应当适当调整第二产业相关的专业的规模,如工科专业、制造类专业、新材料和新能源专业等,同时要加强或新增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尤其是经营管理、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

通过上表还可以看出: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提供就业岗位918952个,占全部岗位信息的96.4%,说明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政府应该多给予名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各方面的支持,鼓励其更好的为吸纳就业做出贡献。

5.2 高校提升路径

高校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最主要场所,因此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也有一定的原因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不足造成的。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研究以及本研究中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高校层面的提升措施和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5.2.1强化技能培训与实际操作

高校的传统培养模式中,与实操技能培训相比,更加重视理论教学,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同时出于经济利益等方面的考虑,会选择易开展且经济效益好的专业,而不是经济转型背景之下,市场真正所需求的专业,因此导致了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特色,导致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走向社会面向工作岗位时,难以在新环境之中大展手脚。同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相对滞后,缺乏前沿性和对客观外部环境的针对性,不能及时反映山西省各行业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变化下所变化发展的最新状况,整体结构和系统都相对陈旧。虽然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于实际操作的专业技能重视程度都较高,但是由于在校期间缺乏专业训练,对应的专业使用技能提升水平有限,学校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不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5.2.2 优化传统专业划分

山西省以产业结构转型为特征的经济转型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多样化结构和层次的要求,而山西省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比较传统,滞后的体制结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的专业划分过细,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

目前高校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培养研究性的专业人才,因此在专业的设置上划分划分过细,专业口径比较狭窄,造成学生只会学习到本专业的相关知识,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不够广。而这种情况则严重妨碍到学生的创新。高校这种拟态环境下学生对于创新的理解与社会上用人单位的创新概念理解容易出现偏差。由于高校中专业划分较细,因此对应的学生创新也是专业内的创新,其具体则表现为研究方面的优化等创新。而对于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而言需要的是模式的创新以及产品的创新,即需要对于新的技术进行融合、新的产品被开发的创新能力,而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大量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而高校对于在校学生培养的模式则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除此之外,用人单位更需要的是具备主动的创新意识,而不是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下被动的发挥专业内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创新面广度不够,另一方面,创新的主动性不强。

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干预,针对人才供求情况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划分,包括科学调整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从高校角度将人才结构与产业调整形成良性的互动。

5.2.3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

很多高校都有就业指导课程,也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来专门负责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但是存在很多不足。最重要的就是内容上的不足。缺少对于山西省经济转型背景的认识,对于解读山西政府针对经济转型所制定的就业政策的能力有所欠缺,对于如何有效利用就业政策促进顺利就业就更显得力不从心了。山西省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山西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结合山西省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特点,完善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从宏观环境上有个准确的认知,准确的做好沟通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

除此之外,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众多用人单位所提及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的缺失就是就业观的教育。依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显示,他们对于大学生眼高手低、怕吃苦、过于看重福利待遇等问题很不满,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就业观的正确引导,使得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对待工作的态度产生偏差,不当的就业观念会制约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因此高校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强化大学生的就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仅能够减少就业的阻碍,还有利于大学生在职场的长远发展。

5.3用人单位路径

对于大学生来说,进入用人单位是其最终就业的归宿。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大学生顺利高效地就业,可以为其注入活力,为其长远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提高其收益。对企业在转型期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建议。

5.3.1 转变校企合作理念

首先,校企双方要密切合作,共同建立高校合作的模式,目的是充分利用彼此优势资源,互通有无,学校可以更好的了解用人单位究竟需要大学生在哪些就业能力上有所提升,用人单位可以针对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式和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经济转型中,用人单位有更加切身的体会和需求,高校应该根据经济转型的特点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科学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合作理念中吸纳包括政府、高校和企业大学生等多个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有助于培养出用人单位和社会双向需求的人才。

用人单位应当跟高校积极洽谈合作,丰富并且开展各项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订单式培养方案。对其培养范围内的本科生提供专业入职课程培训、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职业拓展训练、部门轮岗以及在企业中制定专门的从业人员进行指导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就业能力,对参加培训并表现优异的实习生在毕业时可以直接与实习企业签约,从而获得企业与本科生的双赢。本科生在提升了就业能力的同时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二者达到了匹配的状态,大学生也能得到企业的认可。

校企合作还要在政府的规范管理下,高效利用实习机制,双方有计划地安置专业能力以及行业经验欠缺的大学生进行实习,使其逐步适应自身职业化的角色,以奠定良好的从业基础,为用人单位储备人才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找不到急需的相应人才的风险。

5.3.2 加强对大学生的培训

用人单位不可将培训大学生的责任完全推脱给高校。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必不可少,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使之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相匹配,更多的要依靠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在入职后的再培训。企业要建立健全培训大学生的相关机制,结合经济转型的现状,

让其尽快地了解并适应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变化,尽快熟悉用人单位的管理模式以及自身所需要承担并完成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培训不应只限于刚入职时,应贯穿到工作的各个阶段,并随着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丰富培训形式

5.4自我提升路径

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大学生自我层面。想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自我层面入手。本文将针对依据访谈和调查结果就差异明显的几项能力提出具体的提升建议。

5. 4. 1对于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建议

对于职业规划能力而言,通过上一章的调查不难发现,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需求较为明显。在山西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在正确认识经济环境及就业形势的基础上,科学的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自身的、能够发挥更大自我价值的职业。因为就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动态的进程,不能将其简单的定义为获得工作时所运用到或展现出的能力素质。因为能力结构会随着客观环境的需要不断变化,因此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一方面可以减轻刚入职场的难以适应的情况,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提前做好相关能力的储备工作,并为后续提高这些与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相应的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应该是一个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合理的职业生涯规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从进入高校大门的那一天起,大学生就应该结合自身的性格、兴趣、特长、价值观等因素,根据外部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从而利用多种社会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目的、有计划、策略性地去实施这个目标。在实施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其他兴趣和爱好,进行不断调整,最终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目前,我国大学生在这一方面发展还比较薄弱,对许多大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这个发展规划意识;对许多高校而言,目前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正式行动,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保证学生获取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

5.4.2 对于通用能力的提升对策

对于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来说,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和学生组织所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能够与学生、教师、学校甚至相关用人单位等多个主体同时交流和沟通,是有效能提高沟通能力的途径和方式。丰富的社团文化活动和积极的学生组织氛围会为大学生的通用能力提升提供良好平台。大学生在参加各项活动的过程中,要面临与领导及其他成员的沟通问题,对于学生组织的管理也可以使大学生同时提升沟通和管理能力。学生可以多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多聆听的良好习惯。正如访谈中部分用人单位所提及的,大学生在求职技巧上有所欠缺,缺乏聆听能力,表达自己想法和意愿的能力要强于倾听别人意见和建议的能力。

经济转型背景下,显得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新形势下,学习能力更侧重于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对于新事物要能快速接受理解,由于经济转型使得落后产业更新换代,用人单位在这一形势下不得不主动求变,谋求新路,产业结构一旦调整,大学生固有的知识储备必然会受到挑战,因而,培养持续的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了。大学生在学习能力的提升方面最重要的是先改观自己的学习态度。许多大学生一旦工作就会认为不再需要像大学时期一样的学习动力和意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山西经济转型不仅对于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速的学习能力有所要求,更需要的是可以持续的学习意识和动力。不然只会停滞不前遭到淘汰。

就创新能力而言也是如此,大学生应纠正在经济转型下对于传统创新能力的理解,新背景下,用人单位更需要的是主动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变化,不仅仅只是有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观念层面上的变化。对大学生而言,要深刻认识这种变化的时代背景和意义,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和知识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多吸取进步的文化与经济理念,与先进的用人单位以及专业人才多吸取经验。在与其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把握需要创新的时机,培养主动依据新变化大胆创新的意识。


上一条:关于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建议

下一条:关于乡村振兴规划及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闭